起凡小说网 www.qfxs.com,最快更新读书王 !
文敏上楼,见众人在埋头做作业,心中暗叹:这里真是一个小课堂,那王行义就是这些人的老师,也难怪这些人进步这么快,都是班里头几名的学生。难怪这些人这么听王行义的话!她见王行义也在做自己的作业,她的作业也还未做,她这次把书包衣服都带来,准备在这里住下,明天和众人一起上学。她立即下楼去车上拿自己的书包,到楼上做自己的作业……
“开始吃饭了!”赵玉珠向楼上喊着。
“知道了!妈妈!”王行义说:“大家作业还没有做完,我们迟一点吃。叫伯父伯母、叔叔婶婶先吃吧!”
赵玉珠笑着对叶如高等说:“他们很听行义的话,行义这么说,他们决不会在作业还没有做完之前下来吃饭的。不如你们先吃吧!”
“弟妹说得对,他们作业还没有做完,我们就先吃。公司还有许多事等待我回去处理。”叶如高苦笑说:“我们在这里与他们一起吃,他们常常吃不饱,这很不好嘛!也许他们作业已做完了,只是不肯下楼跟我们一起吃饭罢了。行义、文敏才上楼,肯定还没有做完,这我是知道的。”
顿了一顿接着说:“王弟也还没有回来吃,要不要把饭拿去给他吃?”
“允文等师傅们一起下班,回家吃饭,不用叫,也不用拿饭过去。天天都是早晨十点吃一顿,下午二点多再吃一顿,一天吃四顿。”赵玉珠笑着说:“他害怕有的师傅手脚不干净,偷东西走。其实,这是各人的自觉,他们如果想偷也是防不胜防的。趁允文大小便之机,也可以把东西偷放进工具袋的。他们下班的时候把工具袋拿走,允文也不敢去搜,监视有什么用?”
“说得对!”文有为含笑说:“那我们就先吃了。”
……
赵玉珠认为这些孩子们不愿意跟自己的父母一起吃,所以推说作业还没有做完。完全不知道今天与以前不同,他们在偷听下面人的谈话。因为这谈话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王行义上楼做作业,他们才开始与王行义一起做,确实还没有做完。这时,赵玉珠见叶如高等只喝一二瓶啤酒,就告辞,驾车走了。便又对楼上喊道:“快下来吃饭,作业没做完,下午再做。你们的爸爸妈妈已等得不耐烦,走了。”
众人这时作业也才做完,欢呼着:“好呀!”便一齐下楼。
赵玉珠见文敏也在楼上做作业才下楼,忙说:“文敏,你爸爸妈妈已走了,那你要怎么办?要住在这里吗?”
“是呀!”文敏笑着说:“我本来就是准备住在这里,衣服都拿过来了,明天与他们一起上学去。”
“太好了!乖侄女!”赵玉珠吻了文敏的额头,一笑说:“以后你就不要回家,一起住在婶婶家,岂不是好?”
“听婶婶的话,谢婶婶的疼爱。”文敏笑容满面地说。
“谢天谢地!”叶仁吉欢呼雀跃地说:“他们走了,咱们应该放开肚子吃饱饭。”
李千秋也欢蹦乱跳接着说:“对呀!中午一定吃得饱一点,不要像平时他们来那样,半饥半饱的。”
众人欢天喜地说:“非常正确,中午咱们大开吃戒。”
王行义听了很不高兴,正色地说:“你们拿这种态度行吗?他们毕竟是你们的父母,过来看你们是出于对你们的关心。以后不许说这种话!”
“是!我听班长的话。”叶仁吉点了点头说。
“我听行义哥的话,以后不讲这种话就是。”李千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文敏说:“行义哥说得对!他们来这里看你们,完全是出于关心你们,尤其共同商议行义哥不去县第一中学读书,在AA中学读书,这对你们来说是天大好事。你们应该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不能以这种态度对待他们。你们以前被父母打骂也打骂过了,何必耿耿于怀呢?”
众人对文敏说的话宛如耳边风,不予理睬。大家盛饭就吃。赵玉珠为文敏盛饭,然后为王行莉和自己盛饭,挑好吃的鱼肉放在王行莉的碗里。说:“乖小女儿,吃吧!”
“妈妈!我自己会挟!”王行莉说:“妈妈自己吃吧!”
“妈妈知道!”赵玉珠说完,又挑挟好吃的鱼肉放在文秋碗里说:“侄女吃吧!”
“婶婶,我自己会挟。”文秋说:“婶婶每次都是这样,太疼爱我了。”
赵玉珠一笑,又挑挟好吃的鱼肉放进文敏碗里说:“文敏贤侄女,你要吃得饱,不要饿肚子。”
“谢婶婶!侄女知道的!”文敏笑着说。
……
小学应届毕业生毕业考,就要到了,这一天,郑文顺、方玉柳都在教室里,叫王行义出来说:“你对同学们讲毕业考要怎么考?”
王行义为难地说:“这个我还没有经历,不会讲!”
“你就以个人的看法讲出来,不就是嘛!”方玉柳说。
“那好吧!”王行义到教桌前说:
同学们:
再两天就要毕业考了,同学们应该做好思想准备。我认为,在考试的时候,应该心情放松,不要害怕,不要紧张,要沉着思考,思想的害怕和紧张就什么也思考不出来,就是平时会做的题在思想紧张之下也不会做。先看考卷中会做的先做,做好后看了一遍,认为没有错,再去思考不会做的题。如果你先思考不会做的题,把时间都花在思考上,那么,时间一到,就要收卷,你会做的题就完蛋了。监考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你们不会做不能去偷看别人怎么做,这样会被监考老师发现的。监考老师在教室里,你们不要去看他们,抱着视而不见,就不会给自己造成威胁……写作文的时候要先分析题目,要怎么写,思考好了,然后动笔,一气呵成。这样做就不会离题。不要忙着动笔,因为忙着动笔,往往会离题……
说完,对方玉柳、郑文顺说:“方老师、郑老师,这是我个人看法,有错的地方,请老师指点。”
“你的这个个人看法非常正确。”郑文顺笑着说:“考试的时候,应该要心情放松,不要紧张,沉着思考。好!说得好!同学们,刚才王行义同学讲出自己对于毕业考的应付问题,他说得对!大家做好思想准备。这两天同学们就调节一下心情,没有上课了。”
……毕业考到了,这天早晨考数学。考后,同学们走出教室,教室外站着邱峻山、方玉柳、郑文顺,问:“同学们,考得怎么样!”
同学们有的垂头丧气,有的说:“考卷出得深,很多不会做。”有的说:“做完了的题也许也有错,还有几题不会做。”
邱峻山、方玉柳、郑文顺知道这些同学平时成绩不好,可是听说考卷出得深,很害怕王行义他们几个顶尖同学也不会做。他们见王行义、文敏、叶仁吉、郁香英、王秋平出来,忙问“行义同学,怎么样?”
“校长、方老师、郑老师放心。”王行义笑着说:“做这么浅的题目,简直是不假思索就可以做出来。我做完了卷,看了一遍,要交卷,监考老师不肯,说会影响同学们。我想也对,坐着也很不舒服,就重新看了一遍,认为没有什么差错,就算了。”
“哦!你说考卷出得浅,刚才有的同学说考卷出得深,这真是不能分辨出是出得浅,抑或出得深了。”方玉柳一笑说。
文敏、叶仁吉异口同声地说:“我也认为考卷是出浅了一点。”
郁香英、王秋平也异口同声地说:“这考卷出得没有浅,也没有深。”
邱峻山、方玉柳、郑文顺一致认为王行义、文敏、叶仁吉读书好,都会做,是认为考卷出得浅。郁香英、王秋平差一点,就认为考卷不浅也不深。其他同学读书不好,就说考卷出得深,这是很明显的道理。
“那么,文敏、叶仁吉、郁香英、王秋平,你们整个考卷都做了,觉得怎么样?”邱峻山含笑问。
“校长,我认为不会有什么差错。”四人异口同声地说。
“这就好了!”邱峻山笑微微地说。
……
下午考语文。待铃声响了,同学们走出教室。邱峻山、方玉柳、郑文顺又在教室外问:“同学们,考得怎么样?”
同学们有的说考卷出得深,有的不会做……有的说只做了三分之二……有的说还有几题不会做,也不知道作文写得行不行……
这些学生,邱峻山、方玉柳、郑文顺本来也看不起,只是顺便问问而已。他们的希望是寄托在王行义为主,文敏、叶仁吉、郁香英、王秋平为副的这五个同学身上。他们在等着王行义等,见王行义等出来,立即走上前,关切地问:“行义!怎么样?莫非又嫌考卷出浅了?”
“这做作文是不能说考卷出得浅或出得深。写再好的作文也不能满分。”王行义一笑说:“语文不要紧,只是这作文很难说。我认为语文总分七十分,能考上满分也只七十分。作文三十分,能考上二十多分就好了。这只有九十分左右。”
“这就好了!”郑文顺喜笑颜开地说:“行义同学这么说,一定能考上县第一中学了。那么,文敏、叶仁吉、郁香英、王秋平,你们呢?”
文敏苦笑说:“班长只敢说语文只能考上九十分左右,我只敢说最多考上八十分左右了。”
“我也认为语文最多考上八十分左右。”叶仁吉说。
郁香英苦笑说:“班长说他语文最多考上九十分,那我也最多考上八十分了。”
“我也是这般认为。”王秋平也苦笑说。
“语文如果考上八十分,数学考上一百分,共一百八十分,也可以考上县第一中学。”邱峻山笑着说:“若然真是这样,那真是太好了。”
“关键问题是等成绩单下来才能算数。”王行义含笑说。
……
毕业考后,全班放假。王行义、叶仁吉放假回家。紧接着,全校期末考,考后,全校放假。叶仁明、李千秋、文奇、文秋、李千香跟着王行明、王行莉回到王行义家。这时,房屋装修完毕,王允文、赵玉珠择个日子,叫叶如高、文有为、李如平来家,办理莺迁事宜。
叶如高夫妇、文有为夫妇、李如平夫妇一齐前来,参加莺迁,大办喜筵,公司除了安排看门等的职工干部外,所有职工干部都来赴宴。众人看了这座高楼宏伟壮丽,无不啧啧称赞。三大总经理在二层三层放了各一桌长桌子,几张靠背椅,为儿女做作业用,拉了电话,买了许多家具,和厨房用具。旧房屋的家具都没有动。只是按本地风俗置办的照办。
几间房中排着新床铺,新椅子,和办公桌子、衣柜等,为儿女住宿使用。
为了照顾孩子,预防孩子踢被子感冒,赵玉珠与女孩子睡在一起,王允文与男孩子睡在一起。
宴会结束后,叶如高夫妇、李如平夫妇、文有为夫妇告辞回家。
王行义、叶仁吉沒有暑假作业,在看着李千秋等做作业。
……
这一天,邱峻山、方玉柳、郑文顺乘着校车到王行义家,因为赵玉珠有去过学校,认识邱峻山、方玉柳、郑文顺,她忙向前问好,并向楼上喊着:“行义、仁吉快下来参见校长、方老师、郑老师。”
王行义、叶仁吉忙下来,向邱峻山、方玉柳、郑文顺问好,请进大厅喝茶。
邱峻山一边坐下一边含笑说:“我说行义同学呀!我们没有看错,你果然能为本校挽回名誉,填下了十几年来的空白。你以一百九十八分考上了全县第一名,叶仁吉、文敏、郁香英、王秋平都考上县第一中学。咱们学校这一届有五个同学考上县第一中学,我们太高兴了!太高兴了!你现在就打电话通知叶如高、文有为到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