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凡小说网 > 橄榄绿之恋 > 第九十一章 午夜惊魂

第九十一章 午夜惊魂

推荐阅读:
起凡小说网 www.qfxs.com,最快更新橄榄绿之恋 !

    宇飞路上一直沉寂在对今天的追忆之中,回到家里的他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

    问候了父母和李铁匠之后,抱起在炕上玩耍的李铁匠孙女,一边哄着女孩儿一边站在窗前思索着今天的所见所闻。现在的他内心感到无比的沉重,仿佛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的呼吸,整个屋子里的空气也好像停滞了似的,千斤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痛苦。

    虽说他和家人之前商量好了一个简单的致富之路,但那也只能是暂时的想法,毕竟他还顾不了村里的乡亲们,只能看着往前走了,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何况宇飞刚刚军校毕业,他在部队还有更大的梦想,不可能转业离开部队帮助全村人致富。

    但宇飞凝重的心里却刻下了乡亲们贫困的烙印,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寻找到一条致富之路。他从这个养育他的乡村中走出来,这里有他热爱的土地,有他亲近的一草一木,他了解乡亲们的贫困之苦。这里是他的根,浓浓的情感永远扎根于这片土地。他深深地了解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们都有着一颗强烈的愿望,希望脱离贫困,渴望富裕。因此,他们在为摆脱贫困的同时,拼命地培养着他们的儿女,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的身上。

    宇飞清醒地记得他在军校读书放寒假回家时的一件事情,他和母亲一起在院子里播种萝卜时,老邻居李婶来找宇飞的妈妈,和宇飞妈妈说孙子程光马上就要开学了,可学费钱到现在还没有着落,希望宇飞妈妈能够帮忙,让孙子把书读完,将来好考上大学脱离农村。在村里人看来,宇飞父亲挣工资,生活状况不错,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宇飞家的真实情况。这些年来,五个孩子读书,只有父亲宇志平一人挣工资,一个月才几十元,哪里够用?要不是宇飞母亲李秀珍每年养猪换来钱,生活早就维持不下去了。宇飞看着李婶那期许的眼神儿,然后又望着母亲那带着怜悯的目光,就对妈妈说:“妈,我每个月攒了点津贴费钱,要不就先借给李婶点吧,别让孩子辍学了,李婶就这么一个孙子,也是家中唯一的希望。”

    李秀珍抬眼瞧着李婶说道:“我儿子这些年在外其实也很难的,只有我当妈的知道他的难处。他很懂事,好在吃穿住都在部队,每个月还有点津贴费,这不,他节俭,自己每个月能攒点钱,留着备用。他婶子你就先拿着吧!孩子读书是大事,咱们农村人不就靠供孩子读书才能走出农村,有点出息吗?都互相帮衬着吧!”

    宇飞知道妈妈的难处,他家这些年一直处于窘境状态,根本就没有钱外借。但是宇飞从小就跟着妈妈养成了良好的美德,他看不了别人的困难和苦楚,他和母亲一样,有着一颗善良而同情的心,他从心底里理解他们,他的思想又怎么能让他置身于事外呢?那有不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呢?

    发生在他身边的这些事情还有很多,因为贫困,这些年来这个村子里的孩子们都辍学了,他要不是参军考军校的话,那这种悲惨的结局恐怕他也躲不过吧!面对今天的贫困乡亲们,宇飞不能不设身处地地去想想,要想摆脱贫困,那只有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致富之路才能改变现状,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可又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呢?看来得等他回部队后再说了。

    正当宇飞沉寂在深深的思考之中时,小峰和小雪推开房门从外面跑进来,气喘吁吁地向全家人报告着一个好消息,说今晚有大秧歌,都快进村了。

    宇飞抱着小女孩儿走到外屋,把房门推开一条缝隙,仔细听了听,果然从远处传来细微的锣鼓声。确信无疑后,他走进里屋,边把李铁匠的孙女放在炕上,边对坐在炕上的爸爸妈妈说:“爸妈,李叔,村上组织的大秧歌来了,今晚到我们这儿来跑灯(就是用纸糊的灯笼,灯笼四周和下面用彩色纸张糊成,并且在上面绘画一些花鸟树木和动物等图案,上面不糊,留着一个开口,是因为里面放着一支蜡烛,利于燃烧的热量和二氧化碳散发和氧气进来。晚上扭秧歌时不但充满喜庆,还有光亮向四处扩散,四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我妈最喜欢看大秧歌了,我带着你们陪着妈妈一起出去乐呵乐呵,咋样?”

    “不行,那怎么行?外面天气这么冷,你妈受不了,一会儿还得吃药!你带着几个孩子出去看看吧!”父亲宇志平急忙对宇飞说。

    宇飞知道爸爸担心妈妈,这些年他不在家,大多数时间都是爸爸来照顾妈妈。出于对妈妈的呵护和关心,宇飞笑着对爸爸说:“那好吧!等秧歌到了咱们家院子时我提前告诉你们一声,咱们不走远,就在院子里看,咋样?爸。”

    “那还行,你妈身体不好,要保护好你妈!这小家伙还小,也不能抱出去,冻感冒了可不行,这儿大冷天生病可不爱好,还是别出去了!”父亲边说边用手从宇飞手里接过了小女孩儿。小女孩儿一边带着懵懂的眼神儿看着宇飞的爸爸,一边伸出了双手投入到了宇志平的怀抱里。

    宇飞也觉得父亲说的有道理,就没有吱声。

    这时,小峰和小雪在一边闹着要出去看灯,边央求着边用手拉着宇飞的手说:“老叔,带我们出去看大秧歌吧!让我奶奶他们在家呆着,一会儿就到咱们家院子了!快点吧!”

    两个孩子粘着宇飞,显得无比的亲近。在他们的眼里,宇飞能够带着他们玩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孩子们天性的心里反应吧!

    这时候,宇飞的妈妈李秀珍推开了大屋的门走过来说:“儿子,你喜欢看就带着两个孩子出去看吧!一会儿到咱们家院子时我出去看看就行,再说了,到了咱们家还得给领班儿的烧点开水,沏点茶,你大嫂二嫂说不出去了,在家陪我,你们去吧!多穿点衣服,外面冷。”

    宇飞的内心是矛盾的,他很想带着父母出去看灯,因为这是母亲最喜欢的乐趣,对于农村人来讲,只有新年才能看到大秧歌,这是最隆重的喜庆事儿了。宇飞记得他很小的时候,每逢过年生产队里组织的大秧歌跑灯时,妈妈都喜欢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出去跟着串街看。在农村生活的人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只能在这个时候开心乐呵几天,其他时间都忙于活计,没有闲暇的时间。但母亲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加上疾病的困扰,让她失去了以往的精气神儿。宇飞是想带着母亲出去,让她感受到儿子时时刻刻就在她的身边,只要有儿子在,她就会充满着精神力量,觉得自己永远都年轻。然而,宇飞的想法是好的,也是幼稚的,他的母亲毕竟已经步入了花甲之年,加上多年来疾病的折磨,不可能永远年轻,年轻已经永远不属于她了,已经成为她生命中的过往了。

    宇飞的内心是痛苦的,他十分清楚母亲的病情,岁月是无情的,疾病更是残酷的,它夺走了一个人的健康,夺走了她青春的活力,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挽留住岁月的脚步,留不住青春,这是自然法则。此时此刻的宇飞内心里充满了忧伤和痛苦,可他不能也不想让父母感受到,因为他知道这次探亲归来的目的,只想带给老人快乐和幸福,不能让父母看到他的伤感,即使强装也要装作非常快乐的样子给全家人。

    宇飞只好嗯嗯地答应着,带着两个孩子出去了,走时还不忘让小峰小雪带着手电筒,担心晚上看不清道路。

    十几分钟的时间,宇飞就和侄子侄女来到了村子中心街道。这时候大秧歌已经到了村里第一道街,他们只好又跑着追了过去。农村的街道都很狭窄,加上今年的雪下得特别大,像棉被一样把整个大地裹得严严实实。即使家家院落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但厚厚的积雪还是在街道两侧堆积如山,加上村里的人都走出户外来看秧歌,街道就显得更加拥挤了,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看热闹的人群站在秧歌队伍的四周,前呼后拥的喊叫声和大秧歌的锣鼓喇叭声交相辉映;那些孩子们在秧歌的中间穿插跑动着,嬉闹着,跳跃着,所有人都跟随着秧歌的流动而欢呼着,谈笑着。

    东北大秧歌带队的叫老鞑子,他们帽子上插着两根雉鸡翎,和战场上的指挥官一样,全身穿着金黄色的绸缎服饰,服饰上坠满铃铛;手中舞动着一根皮鞭,流畅地指挥着整个大秧歌队伍。或者吆喝着,或者唱上一段充满满族风情的歌谣,或者来一段萨满舞蹈。他是这支队伍的核心人物,因为整个队伍的快慢速度和节奏都要随着他的口令和脚步而移动。

    秧歌队伍中排列着各种具有观赏性的元素,有划船的,有抬轿子的,有踩高跷的……

    划的船和抬的轿子其实就是这些组织大秧歌的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高粱秸秆制作成空心的船和轿子,船和轿子四周贴着各种剪纸和彩色图案,也有春联、谜语和喜庆的饰物,特别漂亮。船和轿子形状各异,有莲花瓣形的,有龙形的,有鲤鱼形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观赏的人们时刻充满着好奇。船和轿子四个人抬着,里面的那个人随着队伍舞动和前行。秧歌队伍中还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各自拿着自己的法器,金箍棒、钉耙子、箱子和白龙马都制作的惟妙惟肖,好像真的要去西天取经似的。那些调皮的孩子们跟在他们的身后开着玩笑,说着挑逗的话语,做着模仿的动作,带给他们无穷的欢乐,这里俨然成了欢乐的海洋。秧歌队每到一家前都鞭炮齐鸣,迎接他们来拜年。

    扭秧歌的人一只手里拿着彩色的扇子,一只手拿着跑灯,互相对唱着,逗笑着,打闹着,舞动着他们轻盈的步履,欢快而流畅,展现出他们优美的线条和青春的活力。

    看热闹的观众们不时有加入队伍的,有本村的群众,也有外村的青年男女。原本就特别拥挤的队伍更加壮大了,队伍前后足足有三百米长,像是一条长龙一样在村子的中央摆动,在家家户户中穿梭,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宇飞带着两个孩子跟随着队伍移动着,在欢笑声中陶冶着性情。他仿佛回到了孩儿提时代,他追忆着他的童年和少年时美好的时光。很多往事在脑海中闪现,对比着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虽然他已经走过了那个年龄段,但是他的心却并没有完全摆脱掉那段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

    宇飞品尝过他孩童儿时贫困的生活,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却是丰满的,就如同这些身边的普通乡亲们一样。他们虽然还没有走出贫困,可是他们乐观向上的心并没有泯灭。即使他们还没有找到通往富裕的道路,可那又能咋样?该快乐地生活还得快乐地生活,日子还得照样去过。宇飞跟随着队伍前行过程中被这群乡亲们的生活观感染着,陶醉着……

    也许这就是普通百姓们的幸福吧!虽然不同于上游社会那么有高度、有深度,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带给了老百姓们幸福。更加高远的幸福也许他们不能或者暂时不能追求得到,但是你能说他们就永远不能得到吗?他们相信党,相信党的政策。

    宇飞相信他们的未来,相信他们一定会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制度下逐渐找到走向富裕的道路。虽然他们还要经历很多的困惑和迷茫,甚至于痛苦,但是你能说他们会停下探索的脚步吗?他们的精神可以证明一切。

    宇飞正沉迷于这宏大的场面,和乡亲们的一起陶醉时,从队伍后面传来了“起火了,起火了,快来救火呀!”的声音。宇飞站在高高的雪堆之上顺着声音望去,只见队伍后侧二百米处浓烟滚滚,老刘家的柴垛起火了,隔着邻近的赵家的柴垛也开始冒烟了,火苗开始向上串起来,而且越来越大。

    宇飞知道这是秧歌进入各家院子时放鞭炮的火星点燃了柴垛,以前他在家时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理智的头脑告诉他必须马上停止大秧歌的活动,只有发动这些乡亲们一起动手,才能扑灭大火。于是,他立刻跑到扭秧歌的前头,找到了带队人张峰,宇飞认识他,也知道只有他同意才可以制止活动。大声对他说:“张大叔,那边起火了,赶紧让大家停下,不要扭了,发动大家去救火!”

    “好好好!你就和大家说吧!”张峰不知所措地和宇飞说道。

    宇飞也来不及再说什么了,跑到雪堆高处大声喊起来。“乡亲们,乡亲们!大家先停下来,别扭了!那边起火了!年轻人赶紧到附近各家找灭火工具,快点!快!块!老人、妇女和孩子们就不要去了,赶紧解散回家吧!年轻人赶紧到附近各家去找铁锹和水桶,然后过去救火。快点,快点!”

    宇飞说完,立刻有三十多个年轻人向他这边跑过来,他立刻组织起来,开始分工。“你们这十人去找铁锹,你们这十人找水桶,剩余的人跟我来。”然后就带着大家向大火的方向跑去。

    宇飞在部队也曾参加过救火,那是在他入伍半年的时候,部队驻地的小山着火。那次救火给他提供了一次经验,一是救火时不能逆风去扑火,要顺着风扑火。二是人群要散开,不能聚在一起。三是要对人员进行分组。四是不要惊慌,时刻保持沉着冷静。五是指挥得当,避免人员伤亡。

    宇飞仔细看了一下情况,根据实际立刻开始调配人员。因为柴垛在院子里,稍微有点东北风,而且东北方向正是房子窗户方向。他调配过去十人扑火,这正符合救火方法。再调配十人站在外围,拿着工具看着,尽量不要靠前,防止大火蔓延就行。调配十人在外围看着人群,不要让老人和孩子们靠近。然后他带着帮助灭火的三十多人或拿着水桶到屋子里取水泼,或到院子外面用筐抬雪往火堆里撒。边指挥边大声告诉群众不要喊叫,不要心慌。这些群众也很配合宇飞,任凭他的调遣。在大家的努力下,火势很快就被压了下去,中间的火苗开始逐渐变小。冒烟的地方一点点被控制。泼向火堆的水向四周流出来,但是因为天气非常冷,很快就被冻住了。但这些救火群众的鞋还是冻上了一层冰。大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把大伙扑灭了。大家的脸上都抹上了一层黑黑的灰,有的同志身上和裤腿被火烧出了洞,还有的手脚烫出了水泡,还好,没有大的烫伤。为了防止火苗重生,宇飞让大家再多泼点水,直到彻底扑灭为止。

    大伙被扑灭后,大家站在一起寒暄着,惊恐的刘赵两家人一起过来向大家致谢,招呼大家进屋休息,并连连说着谢谢的话。

    宇飞走到张峰面前对他说:“张大叔,多亏你制止了大家的活动,带着大家一起过来,要不然可就麻烦了,不知这大火会给我们村带来多大的灾难呢。”

    “这都是你的功劳,要不是你指挥,我们都不知道咋办呢?还是你有经验,当过兵就是没有白锻炼!这次让我认识了军人的风采。到时候我也把儿子送到部队去,让他去锻炼锻炼,在部队有出息。”张峰夸奖着宇飞。

    大火扑灭之后,宇飞对张峰说道:“张叔,我给你提个建议,以后你带着大家跑灯时尽量宣传一下安全问题,让各家在燃放鞭炮时离柴垛远点,否则太不安全了!我们不能不引起重视呀!这场火刘赵两家今年可就没有烧的了,不知咋解决燃料问题呢!”

    “是啊!看来你说的这个问题还真是个问题,以前都没有太重视,光想着过年给大家带来点快乐了,以后我们一定要加强对燃放鞭炮的管控,不能忘了安全问题!”张峰看着宇飞说。

    “这场大火好在没有人员伤亡,这是最万幸的事情了。本来今晚是一个非常快乐,让大家高兴的娱乐活动,可还是让大家受到了一些惊吓,还好,有惊无险!看来我们都得引以为戒。”宇飞说。

    看到大火被彻底扑灭,觉得没事了,两个人把大家遣散了。握着手相互话别。晚上的跑灯也就结束了。宇飞安慰了一下刘赵两家人后带着两个孩子回家了。

    今晚的大秧歌给乡亲们带来了一份新年的快乐和幸福;但由此引起的这场大火也给全村人带来了深深的思考,那就是在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尤其是老百姓的生命安全。